以門徒視角看路得記
路得記發生在士師時代,那是一個「各人照自己眼中看為對的去做」的混亂時期(士21:25)。然而在這黑暗的背景中,上帝仍然在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裡動工,彰顯祂的信實與救贖計畫。
讀這卷書,我們可以從路得的生命看到委身與信心的榜樣。她原是摩押女子,本無分於以色列的應許,但她選擇跟隨婆婆拿娥米,並宣告:「妳的百姓就是我的百姓;妳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。」(路得記1:16b)這不只是親情的忠誠,更是信仰的委身──她選擇倚靠耶和華,而非自己原本的文化與背景。今天我們是否也願意像路得一樣,放下個人的舒適與計畫,單單信靠上帝的帶領?而波阿斯的出現不僅帶來供應,更預表了基督的救贖。波阿斯作為至親救贖者,按照律法承擔起責任,將路得迎入他的家,使路得不再是外邦人,成為蒙恩的子民。這讓我們看見基督如何救贖我們,使我們原本不配的人,因信成為上帝的兒女。我們是否也願意活出這樣的恩典,成為別人的祝福?
路得記不只是個愛情故事,更是一個關於信實、順服與救贖的故事。當世界充滿動盪時,上帝仍然在默默地工作,透過一個願意委身的生命,成就祂的計畫。今天,我們願意成為上帝手中的器皿,在小事上忠心,最終參與祂更偉大的救贖故事嗎?
7/27
讀經:士師記18-19
門徒視角默想:
在面對道德與靈性敗壞的時代,我如何成為一個堅守信仰的榜樣?我如何在缺乏屬靈領袖的情況下,辨明真理並跟隨上帝的道路?(士18)
經文中,利未人所處的環境充滿偶像崇拜和暴力行為,我如何在這樣的生活中依然榮耀上帝?我如何在群體中形塑對上帝的敬畏?我可以怎麼參與其中?(士19)
經文禱讀:
他們臨近米迦的家,聽出那年輕的利未人的口音,就繞到那裡,對他說:「誰領你到這裡來?你在這裡做什麼?你在這裡得了什麼?」(士師記18:3)
門徒的行動/感恩與代禱:
7/28
讀經:士師記20-21
門徒視角默想:
以色列眾人在戰爭中歷經什麼過程才最終擊敗便雅憫人?在處理罪惡與破壞關係的問題上,我如何在公義與憐憫中取得平衡?(士20)
當因衝動而做出不明智的決定時,我如何倚靠上帝來修補損害?我如何在上帝面前謙卑悔改並以基督的愛進行修復與重建?當計畫失敗時,我如何重新調整自己的腳步?(士21)
經文禱讀:
那時,以色列中沒有王,各人照自己眼中看為對的去做。(士師記21:25)
門徒的行動/感恩與代禱:
7/29
讀經:路得記1-2
門徒視角默想:
拿娥米面對什麼樣的困境?路得做了什麼重要的選擇?在我的生命中是否也有需要忠誠於上帝或他人的情況?我如何以信心面對未知的未來?(得1)
路得用什麼行動去面對困境?路得的什麼特質吸引了波阿斯的關注?上帝透過波阿斯供應路得她們的需要,我如何成為上帝恩典的管道去關懷有需要的人?(得2)
經文禱讀:
路得說:「不要勸我離開妳,轉去不跟隨妳。妳往哪裡去,我也往哪裡去;妳在哪裡住,我也在哪裡住;妳的百姓就是我的百姓;妳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。」(路得記1:16)
門徒的行動/感恩與代禱:
7/30
讀經:路得記3-4
門徒視角默想:
路得遵照拿娥米的指示行動,顯示她的什麼特質?波阿斯的回應顯示他願意承擔什麼責任?我是否也正面對需要憑信心行動的事?(得3)
波阿斯在救贖過程中展現出什麼特質?上帝的救贖計畫改變了路得的生命,也改變了歷史的進程,指向大衛與基督的降生。這給了我什麼啟發?(得4)
經文禱讀:
鄰居的婦人給孩子起名,說:「拿娥米得了一個孩子了!」她們就給他起名叫俄備得。俄備得是耶西的父親,是大衛的祖父。(路得記4:17)
門徒的行動/感恩與代禱:
7/31
讀經:撒母耳記上1-2
門徒視角默想:
我從哈拿的迫切禱告與堅定信心中學到什麼功課?我如何更深地倚靠上帝?哈拿對上帝的承諾和履約如何激勵我在信仰中實踐自己的承諾?(撒上1)
在失望或充滿壓力的環境中,我如何學像哈拿一樣,轉向上帝祈求與讚美?從以利與他的二個兒子身上,我可以學到什麼鑑戒?(撒上2)
經文禱讀:
哈拿禱告說:「我的心因耶和華快樂,我的角因耶和華高舉。我的口向仇敵張開;我因祢的救恩歡欣。沒有一位聖者像耶和華,除祢以外沒有別的了,也沒有磐石像我們的上帝。」(撒母耳記上2:1-2)
門徒的行動/感恩與代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