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真理教室3】禱告的三個層次(客西馬尼園禱告的啟示)/文亮牧師
經文:馬太福音 26:36-46
「禱告」,相信是每個基督徒耳熟能詳的名詞,但有多少人正確認知禱告的內涵,或是熟悉關於禱告的教導,那可就不一定了。禱告,可以很簡單地像孩子說話一樣,也可以很深刻的像文學鉅著,因此,聖經中關於禱告的教導非常豐富且多元,足以讓基督徒花一生來學習和操練。其中,客西馬尼園的禱告,就是很重要的一段禱告,那是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之後的禱告,是耶穌被捉、審判、和釘十字架之前的關鍵禱告;同時是耶穌告訴門徒們要儆醒禱告的地方,也是耶穌說出重要的禱告信息「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祢的意思」的一段禱告。這麼重要的一個禱告,其中必然有許多耶穌要我們學習的禱告功課。因此,讓我們從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中,透過「禱告的關係」、「禱告的心態」和「禱告的心靈」三方面,來學習有關禱告的三個層次。
一、
「禱告的關係」的三個層次
禱告的關係可分為三個層次,即「外院的禱告:公眾禱告的關係」、「聖所的禱告:禱告同伴的關係」、及「至聖所的禱告:個人與神的關係」。
1.
外院的禱告:公眾的禱告(耶穌與眾門徒)
我們都需要有公眾的禱告,需要和眾聖徒一起敬拜──無論你們是熟識與否,總要與眾聖徒同心祈禱!
我們不免好奇,耶穌不是帶著十一個門徒一起去禱告嗎?為何一開始,便留下了八個在園子的一個角落?畢竟客西馬尼園不是耶穌和門徒第一次去禱告的地方。客西馬尼的意思是「榨油坊」(榨橄欖油的地方),此地位於汲淪溪谷東面、橄欖山麓,是耶穌平時和門徒常聚之處(參:約翰福音18:2;路加福音22:39-40),連猶大都知道耶穌在晚餐後會去客西馬尼園禱告,但為何這次耶穌卻把八個門徒留在離自己較遠的地方?為何那八個門徒沒有人好奇「為何把我們留在這裡?」為何沒有人要求「可不可以把我們也帶在身邊?」或許,我們真的很難給出一個完美或標準的答案,因為我們不知道耶穌為何如此做。但耶穌絕非從不跟這八位門徒一起禱告,在面對關鍵的禱告時刻,耶穌沒有將他們帶在身邊,或許是要給我們一些啟示。我試著將這八位門徒,定位為公眾禱告的同伴,他們不是不重要,但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事件中,耶穌這樣的舉動似乎是在凸顯禱告的不同層次。
我們會在公開的聚會中跟許多弟兄姊妹一起禱告,就像在舊約的外院,有很多人聚集禱告一樣,我們需要有公眾禱告的生活和操練,使我們可以得著禱告的榜樣、支持、熱情和感動。但我們不能只有公眾的禱告,禱告需要有更深一層的關係,就是禱告同伴的禱告關係。所以耶穌帶了彼得、雅各、約翰三位門徒再往前走。
2.
聖所的禱告:禱告同伴(耶穌與彼得、雅各、約翰)
除了公眾的禱告,基督徒需要有更深一層的禱告同伴。就像耶穌帶著彼得、雅各和約翰一樣,耶穌與這三位門徒,似乎可以有更深一層的禱告關係,所以耶穌曾帶著他們三人上山並在山上變像,在客西馬尼園也帶著他們三人更靠近自己一點,雖然這三人還是軟弱,但並不影響他們和耶穌更深一層的禱告同伴關係。
我們也需要找到禱告的同伴,就像耶穌身邊的彼得、雅各、約翰一樣。事實上,我們很需要有能在禱告中更深入為彼此代禱的關係,若我們沒有真誠相待的屬靈同伴,又如何能因著彼此的信任,而有更深的代禱呢?耶穌帶著彼得、雅各、約翰,跟他們有更親近的關係,絕不是一天、兩天的事,今天的基督徒也需要花時間和心力,建立真誠禱告的夥伴,透過更深入的彼此代禱,將會使你的生命得到更好的支持。務要有幾個可以與你更同心、更深入一起禱告的同伴,如同耶穌身邊的彼得、雅各、約翰;也務要實際地建立與禱告同伴一起禱告的生活,透過特別約定的時間一起禱告,那會是生命中強大的支持力量。
教會這些年來推動「家庭門訓」的操練,或是推動「門徒禱告小組」的關係,就是希望我們每一個門徒,都能在教會、在家中、在個人生活中,透過更深一層禱告同伴的關係,使我們的生命更加地堅固與蒙福。還有另一層禱告的關係,我稱之為至聖所的禱告關係。
3.
至聖所的禱告:個人的禱告(耶穌自己)
對基督徒而言,禱告的操練應該是全面的,我們不僅要有公眾的禱告,要有禱告小組、禱告同伴的禱告關係,更不能忽略了個人與神獨處的時間,那是個人向神禱告的關係。耶穌曾教導門徒要進入內屋關上門,獨自地向神禱告,就是指著這種更深入的禱告操練。
耶穌生平中有許多的時間,都是一個人到神面前禱告,祂的榜樣不僅是給門徒,也給了我們提醒,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公眾禱告的生活,也不能只重視禱告同伴的禱告小組,更要看重並操練個人禱告的生活,總要學會平衡我們的禱告生活。與神獨處的禱告生活,猶如在至聖所裡的大祭司單獨來到施恩座前,在神的同在裡與神面對面,那是何等美好且重要的時刻;也如同馬利亞坐在耶穌的腳前,耶穌稱馬利亞領受的是「上好的福分」。
公眾的禱告、禱告同伴的禱告、個人的禱告,這是禱告關係的三個層次,都是我們需要操練的禱告生活,也是我們生命得以堅固、得以蒙福、得以與神親近的管道。
二、
「禱告的心態」的三個層次
禱告的關係有三個層次,禱告的心態也可以分為三個層次,透過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內容,我們可以看到這三個層次的禱告心態。
1.
脫離苦難的禱告:叫這杯離開我
耶穌禱告說:「我父啊,倘若可行,求祢叫這杯離開我。」這是一種呼求脫離苦難的禱告,是大多數人最容易的禱告,也是多數人最初始會發出的禱告。不可否認的是,許多人在面對問題、挫折、苦難、爭戰和需要的時候,才會想到要禱告,反而是順境的時候比較不會想禱告,所以脫離苦難的禱告,是大多數人會有的禱告。神當然樂意拯救我們脫離苦難,但神並不應該僅是我們的「119」和急難救助隊。雖然脫離苦難的禱告,是我們必然會有的禱告,但我們的禱告不能只停留在這個層次,否則很容易因環境沒有改變而軟弱、跌倒,認為神並沒有聽禱告,或神不愛我們。僅抱持著脫離苦難的禱告心態,無法使我們的生命剛強、成熟。神希望我們的禱告是更深入的,希望我們即使身處患難中,也能夠以信心前進,所以我們需要更深一層的禱告心態。
2.
接受現況的禱告: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祢的意思
接受現況的禱告,是信任神的一種禱告──相信神會保守、相信神會給我恩典、相信神會帶領我度過,所以我接受現在的處境,能夠面對眼前的光景。
就像耶穌所禱告的,即使十字架的苦難是必須要去面對的,我也願意去接受它,所以「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祢的意思」。接受現況的禱告可以是消極的,也可以是積極的,就看我們心裡對神的信心有多大。信心小的人,相信神會帶領我們度過,所以我只好接受神的安排;信心大的人,相信神必帶領我們度過,所以我倚靠神去面對。但無論如何,我接受神給我的安排,接受眼前的光景,這樣的禱告心態,是神所喜悅的禱告態度。但還有更好的禱告,就是讓神掌權的禱告。
3.
讓神掌權的禱告(完全交託的禱告):願祢的意旨成全
耶穌說:「願祢的旨意成全」,這是更進一層的禱告,不只是照神的意思,更是積極的希望神的意思可以完全的成就;不只是接受眼前的光景,乃是有更真實的信心,相信在這一切的背後,神必然掌權,且有美好的旨意,所以我願意成為成全神旨意的器皿,讓神在我生命中掌權,透過我來成就神美好的旨意。
接受現況的禱告,仍是比較以自我為中心,較多是顧念自己;但讓神掌權的禱告,更多是以神為中心,在乎神的國和神的義。我們禱告的時候要省察自己的心態,雖然脫離苦難的禱告是我們必然會有的,但不能忽略了更美的禱告,不僅是接受現況,相信神安排的禱告,更要能發出讓神掌權的禱告。舊約中的約瑟,在經歷過被出賣、被陷害、被監禁和被遺忘等的苦難後,卻深深體會「神的旨意原是好的」(參創世記50:20)。耶穌雖必須經過十字架的苦難和死亡,但當祂願意完全的交託,讓神掌權,不僅成就了上帝永恆的救恩工程,也得著復活的榮耀。我們的禱告也當持守這樣的心態──願祢的旨意成全,讓神掌權。
三、
「禱告的心靈」的三個層次
耶穌在客西馬尼園教導門徒禱告的功課中,另一個關於禱告的三個層次,是關於禱告心靈的三個層次。
1.
睏倦的禱告:有口無心
相信每個基督徒都知道禱告的重要,但大多數時候我們卻沒有付上禱告的代價。耶穌叫八個門徒在那裡等候,應該不是要他們傻傻地等,門徒們都知道耶穌去禱告,他們應該也要禱告,只不過他們的心似乎不在禱告上。聖經並沒有記載那八個等候的門徒有沒有在禱告,但從彼得、雅各、約翰的打瞌睡來看,另外八個門徒也好不到哪裡去。
在疲乏困倦中的禱告,往往流於有口無心,雖看起來在禱告的狀態,但卻沒有用心禱告。曾有個笑話說到:在一個禱告會中,突然有一位打瞌睡的弟兄被牧師點名開口禱告,在昏沉驚醒中便禱告說:「主啊!我吸引祢,祢跟隨我。」沒想到,竟聽到全體會眾都說「阿們!」這實在很離譜。不過,話說回來,許多基督徒常不知不覺培養出無意識地慣性說「阿們」,或是說一些禱告詞時不過是形式上的喃喃自語,言不由衷,毫無意義。這樣的禱告無法帶出禱告的果效,更得不著聖靈的更新,也不會有從神而來的力量幫助我們能面對現實生活和環境。
要杜絕睏倦的禱告,必須要從生活中著手。生活中有很多因素會導致我們身體的疲倦,使我們沒有辦法來到神的面前禱告。因此,任何使我們肉體疲乏、困倦、軟弱、無力,使我們無法專心禱告,導致我們有口無心的人、事、物,都要小心地去應對和調整,免得使我們的禱告落入有口無心的禱告。要知道,仇敵的工作,並不會在我們打盹的時候暫停,所以耶穌進一步告訴門徒,總要儆醒禱告,免得入了迷惑。
2.
警醒的禱告:有心無力
當耶穌告訴彼得、雅各和約翰要警醒禱告的時候,他們的心靈是願意的,但肉體卻軟弱了。換句話說是有心無力(比有口無心好一點)。要維持警醒的禱告、克服有心無力的窘境,有一個重要的關鍵,就是要有良好的禱告同伴,才能在我們肉體疲乏困倦的時候,支持著我們、提醒我們。就好像一個開車會打瞌睡的人,很需要一個人在旁幫助你不要睡著。我們也要成為別人的守望者和禱告同伴,在他人軟弱時,幫助並督促別人警醒禱告。
另一個讓我們警醒禱告、不致打盹的好方法,就是要與耶穌基督有更深的心靈契合。因為,當心靈失去動力的時候,肉體自然就容易疲乏困倦。所謂心靈失去力量,是指失去心靈的共鳴、熱情,或是引不起心裡的興趣,便無法激發身體的力量。試想,面對一個你有興趣和熱情的人事物,絕對能使你打起精神,所以有人可以三更半夜起來,精神奕奕地看世界盃足球賽;但有人白天看也會睡著,因為對足球一點興趣也沒有。因此,我們需要建立與基督更親密的關係,使我們可以警醒地禱告,深深地愛上耶穌,使我們的禱告可以更有力量,成為得勝的禱告。
3.
得勝的禱告:從心得力
客西馬尼園的禱告,從耶穌人性的角度來說,是從公眾的禱告、跨越到禱告同伴的禱告、再進到個人與神關係的禱告;也是從脫離苦難的禱告、到跨越接受現況的禱告、再進到讓神掌權的禱告。耶穌面對十字架的苦難,肉體也是軟弱的,但耶穌離開客西馬尼園的時候,祂的心靈卻是剛強的。
路加福音在記載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時,有更多細節的描述,但許多人只注意到「耶穌極其傷痛,禱告更加懇切,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。」(路加福音22:44)卻忽略了「有一位天使從天上顯現,加添祂的力量。」(路加福音22:43)上帝知道,耶穌面對十字架的苦難與刑罰時需要的是從心得力,所以派天使加添力量給耶穌,使耶穌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。因此,當耶穌禱告完,要離開客西馬尼園的時候,我們看到耶穌是已經帶著得勝的信心,從心得力地去面對接下來所要面對的一切。
不要問要禱告多久或禱告幾次才能有得勝的禱告,就是要不住地禱告直到神加添力量、直到神使我們從心得力為止。神一定會願意給我們力量使我們從心得力,問題是,我們是否願意付上禱告的代價,使我們從睏倦的禱告、到警醒的禱告、再到得勝的禱告?一個不願意付代價禱告的人,又如何經歷神的加添力量呢?我們都需要得勝的禱告,那就禱告直到得勝,就如同摩西在山上舉手禱告,直到約書亞完勝為止。所以,若你還有很多問題和爭戰,那就持續禱告直到得勝,如果自己的力量不夠,那就找到禱告同伴一起禱告,也可以參與禱告會、加入小組的禱告,總要不住地禱告,直到得勝。
願我們都能從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中,認識「禱告的關係」、「禱告的心態」、「禱告的心靈」的三個層次,以此建立我們的禱告生活、調整我們禱告的心態、提升我們的禱告高度,使我們與主更加地親近、信心更加地堅固、生命更加地蒙福。
◎
小組信息討論與延伸問題思想
1.
關於「禱告關係的三個層次」,你最缺乏的是哪一部分呢?聽聽他人的經驗分享,看看如何幫助自己能把三個層次的禱告關係都建立起來。
a.
外院的禱告/公眾禱告的關係
b. 聖所的禱告/禱告同伴的關係
c.
至聖所的禱告/個人與神的關係
2.
關於「禱告心態的三個層次」,你覺得自己的禱告是否有提升到第三個層次呢?
a.
脫離苦難的禱告/叫這杯離開我
b.
接受現況的禱告/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祢的意思
c.
讓神掌權的禱告/願祢的意旨成全
3.
關於「禱告心靈的三個層次」,你還有哪些方法可以使自己從心得力、進入得勝的禱告呢?
a.
睏倦的禱告/有口無心
b.
警醒的禱告/有心無力
c.
得勝的禱告/從心得力
【真理教室】3—禱告的三個層次
(客西馬尼園禱告的啟示)
經文:馬太福音26:36-46
1.
What 面對即將來到的逼迫和十字架酷刑,耶穌心裡憂傷到幾乎要死(參馬太福音26:38),耶穌去到客西馬尼園向天父禱告的話是什麼?
祂就……俯伏在地,禱告說:「我父啊,__________,求祢叫這杯離開我。然而,不要照___的意思,只要照___的意思。」(馬太福音26:39)
第二次又去禱告說:「我父啊,這杯________離開我,必要我喝,就願___的意旨成全。」(馬太福音26:42)
2.
Why 耶穌的禱告並沒有改變祂最終仍然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結果(相信耶穌禱告以前,祂自己也知道),但祂為什麼仍然禱告呢?
3.
Word 從耶穌的禱告我們可以學習有三個不同層次的禱告心態。請參考【真理教室】文章,在下方選項裡連連看。
脫離苦難的禱告 |
|
|
相信神有美好的旨意,成為神旨意的器皿。 |
|
|
相信神會給我恩典,相信神會帶領我度過。 |
|
接受現況的禱告 |
|
|
大多數人最初始會發出的禱告。 |
|
|
以神為中心,在乎神的國和神的義。 |
|
讓神掌權的禱告 |
|
|
可以是消極或是積極的,就看信心有多大。 |
|
|
容易因為環境沒有改變而軟弱、跌倒。 |
4.
Worth 你通常怎麼禱告呢?有什麼需要學習的地方嗎?
5.
Work 學習到有三個不同層次的禱告心態之後,不妨把你需要禱告的事項和禱告詞寫下來,練習看看你可以怎麼「擴張」你禱告的內容吧!
6.
Pray 請找你的好同伴分享彼此的需要、彼此代禱,並且練習「擴張」你們的禱告吧!